对于一个社畜来说,有时候电子ED真的不怪我自己。
只要拿起手柄或者握住鼠标不出五分钟,必定有电话打进我的手机,不是嘘寒问暖的父母,就是临时的工作安排。应付完这一堆事重新回到电脑跟前时,楼上的装修又开始了。
哪怕我把音量调到震得我耳朵疼,都挡住不电钻在我脑子里滋啦滋啦转,而通常到了这个时候,打游戏的热情总会莫名其妙地消失,转而瘫在椅子上刷一晚上短视频……
如果,你跟我有类似的困扰,那你有没有哪怕一丁点期待过,一个没有工作电话,没有学业压力,没有父母的唠叨,没有邻居家装修的电钻没有楼下失恋醉酒青年的嚎叫等各种干扰,让你安安静静地打完最新出的3A大作的完美环境呢?
还真有:监狱
我没在开玩笑,就在最近,一条“为了让囚犯遵守纪律 纽约市花近6万美元购买游戏”的新闻证明了,监狱里真的能打游戏。
据说,监狱会给囚犯买游戏的初衷是为了让囚犯遵守秩序。
这笔6w美元(约40万rmb)的“巨款”,他们声称用来购买了《街霸6》和《真人快打1》等数千部游戏作品。
如果监狱里的囚犯足够听话,没有给狱警们找麻烦,那么他们就将获得进入娱乐室玩游戏的机会,甚至相关工作人员还喊出了“一些无家可归的人什么都没有,但如果你进了监狱,就有一切——我们会59000美元买电子游戏!”的口号。
这句话里透露出的兴奋劲儿搞得像什么名牌大学的招生宣传一样。
然而,“能玩游戏”在欧美大区其实也并不是个特别值得惊讶的事,这帮蹲号子的“恶徒”比你想的待遇还要好。
只要稍微搜索一下,你就能从互联网上找到许多非常夸张的监狱实拍视频,比如这个所谓的“挪威七星监狱”。
画面中的花臂老大哥一脸平静的呆在与普通房间几乎没有区别的单人寝室内,畅谈着自己在这所监狱中过得如何如何滋润,明亮的阳光,温馨的摆饰,让这些监狱宣传给了我一种租房广告都难以企及的专业感。
而名义上和实际上都更加“亲切”的国产监狱,待遇似乎也没有那么水深火热,他们各有各的“独门绝技”,从种地养鱼到汽修美容,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在国产监狱里学不到的。
如果你真的动心了,那我不得不提醒你,监狱终归是监狱,对待囚犯,没有人会手下留情。
劳改,限制自由,限制上网,这些东西依然是存在的,见不到亲人朋友,接触不到外部的信息,坐牢的日子,并不是那么好熬的。
哦对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些看上去豪华的外国监狱,基本都是私营的。在这里或许你真得能住上舒适的单间,偶尔还能玩玩电子游戏,但是代价是,花钱。
所以,在上述“监狱花6万给囚犯买游戏”这件事里我难以避免地品出来了点“商业宣传”的味道:
我们这有游戏玩,如果您需要坐牢的话请考虑我们呦~
所谓游戏,在这里的作用更像是一种帮助宣传的工具,吸引更多的人来自己这里坐牢,毕竟囚犯就是没有自由的廉价劳动力,想方设法地让更多的囚犯来自己这里坐牢,监狱的收入肯定也会跟着提高。
关于“美国监狱花钱给囚犯买游戏究竟有什么目的?”就只能瞎猜到这了,毕竟,我又没坐过牢我怎么会知道里面的弯弯绕绕?
如果一定要给这种离谱的事情一个定论的话,最后也只能隔靴搔痒,马马虎虎得出一句:
唉,资本
归根结底,我们其实根本没必要在这里深入剖析美国的惩教机构究竟是如何运作的,也没必要去探索监狱里的“深邃黑暗”,要是我真能掏出点什么“美国监狱奇闻录”“我在监狱里靠打COD成为百万富翁”之类的狠活也不会在这里跟大伙扯闲天,早就去起点证道了。
所以,还是让我们把话题导回游戏上来。
其实大家伙应该也很清楚,囚犯与游戏,本应完全没有联系的二者被扯到一起谈论也不是最近才有的事,“游戏会导致暴力与青少年犯罪么?”这样的话题也不止一次在互联网上掀起过讨论的风波。
介于这个话题在互联网上已经有了许多人发表的不同见解,今天我们不聊这个,而是反过来重新提出一个问题:
游戏,会让习惯了暴力的囚犯放弃暴力么?换句话说,游戏真的能成为罪犯们的救赎么?
我知道这个观点乍一听很扯,毕竟在我们的印象中,那些被法律道德所不容的恶徒们,似乎压根就不会在乎游戏这种娱乐方式。
先不说玩过见过“真家伙”后,屏幕里那些虚假的场景演绎能不能触碰到他们的阈值,就说他们那普通人难以想象的价值观会把游戏摆在什么位置都是个未知数,更何况,作为狱中娱乐来说,与其玩游戏不如整点烟酒来得痛快。
然而事实证明,哪怕是死囚,也是会被游戏这个娱乐形式所拯救的,比如比利·沃德洛,一位十八岁时就被判处死刑的青年。
1993年,18岁的比利·沃德洛就入狱了,因为他为了抢车开枪杀害了一位老人。死刑,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然而当他不知怀着怎样的心情入狱后,迎接他的并不是灰暗无光,发呆等死牢狱生活,而是一句:“要不要玩《龙与地下城》这款桌面游戏”的邀请。
因为那时候没有如今这般发达的电子游戏工业,只需纸笔的TRPG《龙与地下城》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于是他加入了,开启了他长达20多年的狱中冒险生涯。在《龙与地下城》的故事中,他不再是那个害死了一条生命的混蛋,而是一位魔法天赋极强的神童法师,他拯救过世界,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有爱着自己的亲人,有值得信任的伙伴……
随着时间的推移,比利除了时常化身魔法神童亲自参与游戏,也成为了许多场游戏的主持人,他们就这样在监狱的桎梏下,一次又一次前往了幻想的世界。
二十年后,在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比利终于要被执行死刑了,他或许是早已厌倦了监狱人生,或许是不再对这个世界有所依恋,冒险的最后灾难毁灭了世界,“英雄”们尽数牺牲。在现实中,比利·沃德洛终于结束了他的生命,走出了这长达二十多年的牢笼。
故事就这么结束了。
他对自己的狱中人生满意吗?他对那个游戏里的世界没有一丝留恋吗?他有好好反思自己的行为改过自新吗?他变好了吗?还是依然是个彻头彻尾的混蛋?
我不知道。
然而我愿意相信,当他成为那个在《龙与地下城》世界中冒险的法师的时候,他暂时摆脱了罪与罚的沉重枷锁,他暂时忘却了迷茫和痛苦,张开了那对早已萎缩,羽翼稀疏的翅膀,摇摇晃晃地飞出了灰白色的高墙,飞向了自己的蓝天。
罪孽,是不会被一个感人的故事轻易洗刷的。
更何况这个故事来自一家目的是“推动美国刑事司法系统改革”的非营利性新闻组织。
然而,从没有人规定过,故事中的罪人们,不能从游戏中获得希望与救赎。毕竟他们是被社会抛弃乃至唾弃的人,能在游戏中短暂地获得自由的肉体与灵魂,也许真的会成为他们唯一的慰藉。
最后,在自顾自将游戏作为救赎送给那些不值得同情的罪犯之后,我突然意识到,谁来救赎我呢?如果罪犯真的可以在监狱里自由的打游戏的话,那如今已然变成社畜,每日往返公司和家两点一线,只剩下游戏这一种爱好的我,跟坐牢又有什么区别呢?
回过头来我才发现,游戏或许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坐着现实牢房的我,少有的救赎。